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www.csjkc.com/yydt/m/513.html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新要求,烟台开发区第四小学将“立德树人劳动为先”融入劳动教育方方面面,汲取传统劳动教育的精华并进行拓展创新,让学习从课堂走向自然,全面推动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一、构建多元融合的“和美”课程体系,丰富育人模式学校遵循“劳动创造美”的古训,以着眼发展、尊重兴趣、基于经验、联系生活、多元选择、养成习惯为原则,从“劳动实践”“劳动探究”“劳动创新”三个维度,开设了9门基础课程,下设了近40门拓展课程,架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教室小课堂、学校中课堂、家庭与社会大课堂”一体化的育人形态,实现了劳动教育课程化、体系化、常态化、特色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达成育人目标提供丰富的载体和有力的依托。1.推行劳动清单学校设置了“劳动清单”,对学生参加日常活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提出具体要求,以学生自主完成为基本方式,采用自我清单式管理、菜单式研发,让各项劳动充满乐趣。并根据学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设计不同的劳动内容,根据育人一体化原则注重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劳动任务的衔接,由简入繁,逐步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劳动清单中高年级的劳动内容作为低年级的发展目标,而低年级的劳动内容则是高年级必须做到的基础项目,以此保障劳动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使劳动教育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实施体系。2.创新电子评价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电子化。学校借助大数据,私人定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从“劳动素养、成长驿站、劳动印迹”三个模块,分家庭篇和学校篇,对学生劳动清单达成情况每月进行动态评价,在开发区范围内率先为学生建立了电子劳动档案。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进行评价,以心得体会、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以同伴分享、家长点赞、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多元评价。电子档案集展示与评价于一体,随时积累劳动成果,分享劳动乐趣,享受劳动之美,激发自身的劳动热情,学生电子档案也在区域内形成了一定的辐射作用。二、开展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习,拓展劳动教育内涵1.跨学科项目整合学习基于“阳光农场”开展STEAM理念下的学科融合式课题研究,将课程的五大领域打通整合。开发了“小小农博士”“探秘土壤”“农具博物馆”、绳编手工艺、金丝沙画、神奇3D、科技制作等15个实践社团,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更多机会。2.基于学段的主题学习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课题研究式、项目整合式、主题探究式、综合展示式学习,围绕“快乐种植”模块,每一个年级都有种植主题,按主题开展劳动学习。这样的学习主题明确、知行合一,让每一个孩子亲历播种、开花、结果等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把走向自然、回归生活、感悟人生融为一体。3.基于社会公益的综合展示、竞赛学习学校将每年的3月定为“种植节”,5月定为“劳动月”,其中第一周定为“劳动周”,开展系列活动。通过劳动技能比赛和作品展示,形成“学—练—展—比”技能评比模式。目前共举行美食节、技能比赛、爱心义卖、志愿者服务、厨艺比拼等各级各类评比展活动10余场。三、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形成劳动教育共同体学校开辟平米“阳光小农场”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平米校外“农耕园”;与开发区大邹家村委会合作,将占地约亩的“葡萄园示范基地”打造为“第四小学校外劳动基地”;与少年宫、城市展示中心、磁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成劳动教育共同体。四、实施成效烟台开发区第四小学构建的“和美”劳动教育课程,从回归自然的视角切入,将走进田野、体验劳作、分享爱心、快乐成长作为劳动教育的内涵,把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面科学整合,彼此渗透,开发的电子“劳动实践”评价系统,开创了线上线下交互式劳动教育评价的先河,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展示舞台,大大提升师生、家长对劳动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