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烟台市多个城建重点项目,在继续筑牢疫情防控防线、优质高效推进施工的同时,各工地通过应急演练、落实制度,全面强化防疫意识和应对举措,连日来返岗工人不断增加,逐渐接近全面复工要求。目前,我市纳入住建部门监管的个工地已全部开复工。
“2月10日复工以来,针对劳务一度短缺的情况,我们灵活调整施工工序,优先安排仰拱填充、土方外运等工序,全力‘抢工期’。截至3月8日,竹林南路二期总工程量已经完成近25%。”在竹林南路二期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烟建集团项目经理吴海卫介绍说,“目前,隧道工程土石方挖运约方,左洞仰拱已施工了30米,中隔墙模板台车现已就位,正在绑扎钢筋。”
“复工到现在近一个月,工人数量比刚复工时多了30多人,离90人的全面复工人员需求只差不到30%,按照目前工人返岗速度,最迟4月就能满员开动。”吴海卫告诉记者,2月28日,竹林南路二期项目通过返岗直通车,往返3天跋涉多公里,从四川绵阳接回23位农民工,迅速充实到钢筋、模板、混凝土等核心岗位。“按照住建部要求,持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劳务输出地健康证明、乘坐‘点对点’特定交通工具到达的人员,可不再实施隔离观察。这批‘熟练工’及时返岗,对我们来说着实是‘及时雨’。”
吴海卫表示,按照要求,外省劳务人员均已在初家街道及防疫部门备案,每天进行2次体温测量;宿舍、办公室等区域严格消毒,每天保证不少于2次;工地实行入场登记制度,所有入场人员均测量体温,管理要求和复工之初基本相同。
在莱山区城发城市广场,工地防疫同样有条不紊:进门时要先填写个人信息,测温正常才予以放行,一旦体温有所波动,还配备了水银温度计进行进一步测量。工人上岗更加严格,除去必须刷门禁卡进出外,进出均需至少2次测温,此外,每周实名登记健康防疫卡,确保健康信息随时更新。
“目前我们工地上一共近80名工人到岗,剩余的余名外地工人都已返烟,最迟到3月中旬,就将全部解除隔离,投入建设‘会战’。”生产经理马翠有说,目前,项目一区进入收尾阶段,主要施工内容是地上精装修收尾,地下室收尾;二区主要施工内容是地上精装修,目前已经完成60%左右。按照施工进度,“五一”项目就将完工交付。
在峰山水库周边地块起步区安置房项目(一标段),连日来,每天都有7-8名返烟外地工人解除隔离,上岗工人突破人,接近全面复工要求的3/4。7日下午,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劳务管理人员、工人代表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模拟工地宿舍区一名施工人员多次测温均超过38℃后的应急响应。“我们日常不断强化各项防疫措施,外地工人统一安排在工地内居住,处于隔离期的工人每天安排专人送饭,工人分时错峰吃饭,且不集中就餐,工人每天下工后,必须要到统一地点测温消毒,领取防疫物资。”项目经理姜爱国告诉记者。
按照计划,目前峰山水库安置房项目正进行砌体施工,推进剩余约㎡的地下车库施工。后续将开展墙体抹灰、室内外装饰等工序。“最迟到4月初,我们就能达到复工所需的全部名工人,在确保施工进度的前提下,5月全部12栋安置房将完成砌体施工,年底前将全部达到交付条件。”姜爱国说。(来源水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