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图片:烟台市大数据局党员突击队至技术支持单位东方电子“用数”共战“疫”
大小新闻客户端8月12日讯(YMG全媒体记者慕溯实习生宋一夫通讯员王宇)战“疫”一线,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也在群众看不见的地方。自8月3日烟台市启动全员核酸检测,一支党员突击队从市大数据局出发,向数据“疫”线奔去。这支“硬核”队伍,将担当为全市核酸检测的“数据大脑”,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懂技术我先上”,当日凌晨,在大数据局党组书记毕秋军带领下,由市大数据中心总工由永桥,工程师陈大炜、孙伟及10余名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硬核”战“疫”队伍,“驻扎”至技术支持单位东方电子,紧急启动“烟台市全员核酸检测大数据平台”,为全市核酸检测数据收集“保驾护航”。至此,我市数据战“疫”打响。
“我们凌晨接到通知要立即集合,都没犹豫。搞技术的都懂,我们不仅是在和时间赛跑,也在和数据赛跑。”市大数据局电子政务科科长姜静告诉记者。由于首次使用该平台,再过硬的技术也是“摸着石头过河”。8月3日上午7时许,平台访问量骤然上升,大量请求瞬间涌入,数据库负荷快速升高,导致系统运行出现卡顿现象,运行效率下降。
紧急情况发生后,市大数据局迅速应对,与东方电子技术人员组成攻关团队,立即进行分析研判,制定系统优化方案,连夜奋战,利用5个小时的窗口期,于8月4日凌晨对系统进行优化升级,解决了高并发、高负载造成的采集速度缓慢问题。
正是这次“意外”,让每一位突击队员开始彻夜不眠。“白天后台会有大量的数据录入,没办法进行升级。我们就选择在凌晨2点到4点进行系统升级优化,全力保障次日白天系统的正常运转。”姜静说。3天,近万访问量,总睡眠时长不足6个小时,这成为市大数据局“前线”党员突击队创下的数字。
8月5日,为保障全市全员核酸检测实现应检尽检,市大数据局主动作为,又迅速搭建起核酸检测漏检查询比对平台。“当天接到任务后,我们就和前方的‘烟台市全员核酸检测大数据平台’对接,通过‘烟台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归集全员核酸检测大数据平台中的核酸检测采样数据,并将各区市的本地采样数据全部返还。”市大数据局数据应用管理与安全科党员孙浩荃告诉记者。
然而,数据返还的过程却异常艰难。“前方的平台要24小时运转不能停,我们只能通过前方传送回来的数据库备份文件,进行人工还原入库,再开展数据返还。”孙浩荃说。由于数据还原入库时间过长,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该科科长李浚迅速带领同事进行系统优化,最终由原7小时一轮入库缩短至4小时,并将前方所给的5张数据库表整合为1张,大大提高了数据返还效率。
尽管如此,前方数据不停,后方返还就不断。每天早6点、中午12点、晚6点和凌晨0点,突击队员都要进行数据还原入库、整合返还,几乎很难有整块的休息时间。“数据需要我们,群众需要我们,我们就在需要的地方。”孙浩荃说。
据悉,该比对平台在全面采集各区市采样数据的基础上,主要采取3种方式,进行数据筛查。一方面开放查询核验。向各区市提供的查询服务接口,对个人检测情况进行一对一查询核验。同时开展数据推送。将各区市的本地采样数据全部返还,由各区市与前段排查的应检人员库或本地人口库进行数据比对,全面筛查漏检人员。此外还开展集中数据比对。申请健康码基础数据返还,做好全员核酸检测数据与健康码数据比对,精准识别漏检人员;将全员核酸检测数据与公安部门的户籍登记信息、流动人口信息库进行比对,快速查询出漏检人员。
截止8月11日凌晨4时,大数据平台已向各区市返还13批次数据,累计数据量余万条;已开发核酸检测查询核验服务接口,累计调用量余万次。至此,大数据局的党员突击队不分前线后方,夜以继日,全力用海量数据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责任编辑纪春艳
本文来自,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