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3月30日讯(记者高宁实习生武方琦于淼)3月30日上午,烟台市召开“十四五”时期海洋经济大市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举措发布会。会上,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传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烟台市海洋经济大市发展的相关情况。
坚持高点定位,明确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到年,力争烟台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占烟台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建成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大市。着力建设国家海洋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着力建设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城市,着力建设国际海工装备制造名城,着力建设国际仙境海岸文化旅游城市,着力建设黄渤海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是着力建设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名城为海洋发展的主要定位。
以烟台市城区为空间载体,包括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蓬莱区5个行政区以及高新区、开发区和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3个功能区。该区集中布局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兼顾海洋科教服务、滨海文化旅游、港口航运服务等海洋服务业,统筹建设烟台海洋高质量发展核心区;以黄海丁字湾沿岸和渤海莱州湾沿岸为两翼,通过陆海联动、双向拓展构建烟台市沿海海洋经济带,对接胶东经济圈及环渤海经济圈建设,形成“核心带动、双向突破、两翼齐飞”的烟台海岸带发展格局,促进烟台市陆海经济协同发展;打造以芝罘湾为中心,套子湾、龙口湾为重点,四十里湾、蓬莱湾、太平湾和丁字湾为支撑,以庙岛群岛、崆峒列岛、养马岛、屺岛、桑岛、千里岩等海岛为节点的海上经济带,构建南北海岸互通、东西湾区互动、海陆产业互补的陆海“点—轴”发展新格局。
实施“六个突破”,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新体系。突破发展现代渔业,到年,烟台市水产苗种年育苗量达到亿单位,水产品总产量保持在万吨,省级以上海洋牧场数量达到60处,海洋牧场建设面积达到万亩。
突破发展海工装备和制造业,到年,烟台市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处。
突破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到年,烟台市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总产值达到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28家。
突破发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到年,烟台市海水淡化能力达到日产50万吨以上,建成山东乃至全国最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全产业链的综合利用基地。
突破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到年,烟台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万标箱。
突破发展滨海旅游业,到年,预计烟台市国内外游客接待量达到1.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亿元,争创各类国家级度假区、产业融合示范区2处以上,旅游品质、旅游业态、入境旅游实现新突破。
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打造海洋发展新优势。“十四五”期间,烟台市将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化工作措施,破解海洋经济发展难题,厚植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