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典范莱州报道,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街道有个冶头村,为解甲庄街道冶头片区,现分为冶头东、冶头北、冶头西、冶头南。东西长、南北窄形状。耕地公顷,果园8公顷,山岚公顷。全村现有余户、余人。
元末于姓来此建村。明初为御倭患,沿海实行空舍清野,遂迁莒岛(养马岛)居民于内地,空出其岛,以牧养战马。该村杨姓始祖杨石即于此时由莒岛迁此定居。
因汉时铁官刘兴居曾督令下僚在此冶铁铸钱,故取名冶头。史料记载:“冶头村西,地名官地,掘地多有钱范出现,范以化石为主,文曰半两。今冶头村南有铁官山,村西有铜清、铁清(清即矿),皆汉时冶铁遗迹”。
冶头杨姓始祖杨石于洪武二年(年)由莒岛迁此定居。因汉时铁官刘兴居曾督令下僚在此冶铁铸钱,故取名冶头。民国二十五年(年)版《牟平县志》卷九《金石》篇载:“冶头村西,地名官地,掘地多有钱范出现,范以滑石为主,文曰半两。今冶头村南有铁官山,村西有铜清、铁清(清即矿),皆汉时冶铸遗迹。”
早年曾多次在冶头发现有冶铁铸币遗存。如,村西米处有铜清、铁清、窑址,并屡见半两钱范、铜渣、窑壁红烧土、木炭、陶片、鼎足、铁锛等,不知古代是如何命名铜清、铁清的,实际上是铜清产铁、铁清产铜,铜清现已为冶头村公墓,铁清处也种上了苹果树。铜清遗址矿井口为圆形,占地24平方米,洞深莫测;铁清遗址在该村于家岭山巅,铜清西南米处,井口为长方形。
年,牟平县文物普查小组同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遗址又重新进行了调查,并清理出一个残存的冶炼炉底部,采集的标本有西汉时期的陶器底、盆口沿、缸口沿、滑石“半两”钱范、“刀币”范、铁渣等。根据遗物考证,冶头冶铸遗址应在西汉到新莽(公元前年至公元23年)之间,铸钱模具钱范、冶炼炉的发掘出土也极大丰富了烟台乃至胶东地区的冶炼史。
在铜清和铁清之间的梧桐夼,地下储有高品味的铜矿,文革后由国家统一开采,至今留有一斜下横穿山体、深达十几公里的矿井,洞口附近有由碎石搭成的约平方米的平台,有铁轨铺过的痕迹。
平台的北面、东面是用石头砌成的高约10米的弧形装卸台,墙体上均匀分布着9个坡形出石口,离地约4米,已是锈迹斑斑,似有簸箕形的铁器镶嵌其中,从矿洞内采集的矿石就是从这里运往冶炼厂。(来自典范莱山撰杨杰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