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星辰:烟台飞天之旅续写新航程
★“链”接未来:航空航天写进党代会报告
★“链”接山海:高新区与海阳市分进合击
★“链”接梦想:亚平故事激励少年凌云志
“手可摘星辰”,古代诗人的曼妙梦想。“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当代科学探索精神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生动现实。王亚平把星星递给了女儿,把充满风险的飞天之旅瞬间演绎成了诗与童话。在她的家乡烟台市,学生们说,我也要当科学家,我也要当航天员,我也要去摘星星。与此同时,烟台正在打造一条航空航天产业链,链接山海,链动未来,奋力摘取更多的星。今天,我们都是追“星”者。追明星,追卫星,追产业之星、科技之星。
“链”接星辰:烟台飞天之旅续写新航程中国航天史上,在研发、设计、制造、发射、遨游太空等各个环节中,都有烟台人的足迹。王亚平作为航天员,从地面到太空,继续延伸着这行足迹。中国空间站96%的计算机,烟台造;飞天宇航服90%的电子产品,烟台造;助力航天员太空授课的无线话音系统,烟台造。北斗组网、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天问探火、空间站建成……中国航天的每一次高光时刻,都有烟台智造元素闪耀其间。本次神舟十三号圆满完成太空任务,烟台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位于高新区的科研机构承担了部分关键设施器材的研制任务;烟台苹果进入空间站,天和舱内定向摄像机记录下了王亚平头顶“冲天辫”一边工作一边大啖苹果的镜头,让烟台苹果在太空“火出圈”。一条新链,正在链接烟台与星辰大海。航空航天被烟台市确立为16个重要产业链之一,是“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的重点板块,在市委“1+”工作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以来,烟台市调整加强了航空航天产业链链长、链办工作专班力量,全力加速产业推进。围绕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依托航天所、海上发射母港、中集海工等科研机构和企业,抢抓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大发展历史机遇,带动烟台产业布局。“链”接未来:航空航天写进党代会报告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王亚平飞天半年以来,家乡的航空航天产业呈现了许多新气象:
01
2月18日
烟台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大会报告多次提到航空航天产业。未来五年,烟台将加快建设东方航天港、卫星互联网产业园,打造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高地。报告要求,海阳、高新两个区市重点聚焦航空航天产业。
02
2月24日
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年重点任务和措施中提到,“推动航天航空产业快速做大,推进东方航天港建设,建造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启动建设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和卫星数据应用中心、山东长征火箭二期等项目。”
03
3月22日
省发展改革委公布山东省第二批1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烟台海阳市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入选。这是烟台市第五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链”接山海:高新区与海阳市分进合击拥有航天科研所雄厚基础的高新区,和拥有东方航天港的海阳,是烟台市确立的航空航天产业主要承载地。
冲上太空,打开格局
航空航天产业为海阳打开了一片发展新天地。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海阳港成功实施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两年多来,海阳东方航天港建设全面起势,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
今年3月30日,海阳东方航天港完成总装、测试出厂的第三发长十一火箭,在酒泉成功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固体运载火箭年首战告捷。
目前,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一期已投入运行,具备年产1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能力,二期工程建设也在有序进行中,投入使用后将具备年产20发的能力。后续,长十一火箭以及计划今年完成首飞的捷龙三号固体运载火箭都将从这里出厂。海阳已成为火箭生产制造及发射“双料基地”,实现“天上有星、海上有船、陆上有箭”目标。
航空航天已成为海阳城市新名片。“我们将全力以赴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举全市之力,努力将海阳建设成为商业航天的新高地、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为烟台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海阳市委书记刘海彬说。
智汇高新,飞天高新
烟台市的另一个航空航天产业主阵地——高新区,在全省率先组建卫星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出台《关于加快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围绕构建卫星产业生态、拓展卫星应用场景、强化公共平台建设、完善保障机制等四大方面研究出台了14条政策,最高支持1亿元,高效高质高能推动烟台高新区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烟台由此成为全国继北京、深圳之后,第三个出台卫星政策的城市。
高新区重点突破卫星互联网产业,打造空天地一体化商业航天产业生态体系。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先后引进国家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引进全市首家卫星应用头部企业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全省首个百颗规模星座项目睿格星云,五年内将实现颗卫星生产制造、组网和运营服务。
海阳与高新区,一南一北、山海联动,分进合击、遥相呼应,点火起飞、逐梦星河。
“链”接梦想:亚平故事激励少年凌云志王亚平安全归来,她的家乡福山区张格庄镇,成了欢乐的海洋。看到“太空老师”王亚平回家,看到她从怀里掏出“星星”,最激动、最好奇的,是中小学生。
“作为英雄航天员王亚平姐姐的家乡人,我为她骄傲,也为所有的航天英雄骄傲,更为我们伟大的祖国骄傲!”王平母校张格庄小学学生林嘉妮说,将以王亚平为榜样,努力学习,增长本领,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那个“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全烟台人都在追“星”。把最大的流量、最高的荣耀、最美的鲜花、最热烈的掌声,献给科技明星,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