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市正朝着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阔步前进
烟台中集来福士是国内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制造基地,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拥有自升平台、半潜平台、海工特种船舶系列产品线的海工企业。年5月18日,中集“蓝鲸1号”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自此,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稳定试采海域可燃冰的国家,开启了能源利用新时代。图为中集来福士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基地。(烟台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35年前,国家设立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山东烟台市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其中之一;时隔35年后,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落地。
北纬37°,被称为纬度的黄金分割点,不仅拥有许多神奇的自然现象,更贯穿了历史胜迹和现代文明。烟台,恰好处在这个纬度线上。翻开地图,烟台像一只展翅翱翔的虎头海雕,口衔渤海,尾接黄海,左翼直伸内陆,右翼遥指大洋。在躯干与右翼的骨骼相连之处,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就位于开发区的核心区域,坐拥中韩(烟台)产业园、烟台保税港西区两个国家级园区。
天时、地利、人和,今天的烟台,着力培育现代海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化工、医养健康、文化旅游、高效农业、现代物流等八大主导产业,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正朝着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阔步前进。
自贸区烟台片区勇当试验田
自贸区是对外开放的高地,也是以开放促改革的试验田。如今,除自贸区,烟台还集“一带一路”、新旧动能转换、国际合作产业等国家战略于一体,可谓前途不可限量。
“自贸区是创新的高地,不是政策的洼地,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创新,而不是享受政策红利。”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表示,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要从实际出发,以更新的改革理念、更大的改革魄力、更硬的改革举措,根据不同特色和定位进行独创,努力在新一轮自贸区建设中闯出新路、创出特色,走在前列。
烟台开发区经发科技局副局长邹天峰称,叠加中韩(烟台)产业园,这是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独一无二的优势。他告诉记者,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正利用好这个“独一份”的巨大特色,高标准建设中韩(烟台)产业园,探索建立以产业链合作为核心的“两国双园”联动发展机制,支持中韩科创孵化基地建设,开展中韩标准化建设,探索中日韩互惠型贸易便利化等。
“自8月底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挂牌以来,来自国内外、各行各业客商纷纷来区咨询洽谈,特别是在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方面尤为活跃。”烟台开发区经发科技局张晓雷介绍说,近一个月来,开发区已接受各类政策咨询、合作洽谈业务多件,是以往月份的4倍以上,新办理企业近户,是自贸区成立前的2倍。
其实,面对新一轮历史契机,烟台开发区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数据显示,在年全国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测中,烟台开发区排名高居第7位。
而且从产业基础来看,烟台开发区坐拥5万多家市场主体,其中有三千家工业企业,形成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化工机械等产业百舸争流的格局;同时,开发区聚集了家各类金融机构,设立了总规模高达千亿元以上的各类基金;另外,开发区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家,其中包括家省级以上平台。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