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市区。韶山市委网信办供图韶山村、韶山乡、韶山市、韶山管理局,从村级到厅级的这些管理框架里,“韶山”二字总是核心。位于湖南省湘潭市的韶山,是伟人毛泽东的故里。
如今,曾经偏远闭塞的小山村韶山村发展成为有5千多人、每年集体收入上千万元的行政村,隶属于韶山乡;作为革命纪念地的韶山核心景区,其管理单位是湖南省韶山管理局——正厅级事业单位;而这里的行政管辖和社会治理,则属于韶山市——一个12万人口的县级市。
作为全国首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韶山的红色旅游人气很旺。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年,韶山市仍接待游客万人次;而在年,这个数字达到万人次。
不过,韶山的旅游目前仍以瞻仰参观型为主,大部分景点免费。如何留住更多的游客在这里消费,如何开发出吸引流量的多样性旅游产品,如何让红色旅游辐射和带动经济发展?
韶山的红色资源优势明显,但要打好“红色”这张牌,并不简单。
年4月15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到韶山毛泽东广场。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朱远祥摄红色历史:伟人在故里的峥嵘岁月年4月中旬,韶山的天气时常细雨绵绵,这没有影响来到这里的游客们的热情。无论在毛泽东同志故居,还是在10万平方米的毛泽东广场,总能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游客陆续赶来。
4月15日这天上午,70岁的山东烟台人曲志强,以及他所在的23人团队,从广场边排队走到了铺着红地毯的毛主席铜像下方。曲志强和另一名游客抬着花篮走在前面,队伍分成两排,在导游的口令下向铜像整齐地鞠躬。
“几十年了,来韶山一直是我的愿望,”曲志强告诉澎湃新闻,“来这里,就是为了向毛主席鞠一躬。”
韶山距长沙和湘潭,都只有约一小时的高速车程,从长沙坐高铁到韶山市区,则只需23分钟。不过,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韶山一带交通闭塞,这里与外面的世界,被海拔五百多米的韶峰阻隔着。
据当地志书记载,相传古时舜帝南巡至此,见风景优美,便和随从们奏起美妙的韶乐,于是此地便得“韶山”之名。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韶山并不显山露水,直到一代伟人在此诞生后,这里时代变革紧密联在了一起。
清朝光绪十九年,也就是公元年的12月26日,在湘潭县七都的韶山冲上屋场,毛泽东出生了。他的母亲文七妹此前怀过的两胎婴儿均夭折于襁褓,为求吉利,母亲抱着他去叩拜庙里一块巨石,认其为“干娘”。从此,毛泽东有了一个乳名——石三伢子。
毛家的屋前有池塘,池水清滢。儿童时期的“石三伢子”常在池塘里游泳——这成为他一生酷爱的运动。除此之外,“石三伢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干农活、读书。
”我六岁就开始干农活了。”毛泽东后来向美国记者斯诺回忆,8岁至13岁,他白天在村里私塾读书,早晚干些农活。13岁时他离开了小学堂,“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账。”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记录了毛泽东对其少年时代的回忆——那是一个常瞒着父亲读“旧小说”的农村孩子。“我继续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毛泽东回忆,“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情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
17岁那年,毛泽东离开韶山,先后到湘乡、长沙求学,开始探索农民的出路和革命道路。
年,28岁的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这一年他回韶山家里过春节,鼓励弟弟毛泽民等亲人参加革命;四年后,他携妻子杨开慧回到韶山,办农民夜校,建立秘密农会。
在年6月的一个晚上,毛泽东在上屋场自己卧室的阁楼上举行会议,创建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年1月,毛泽东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此后,他离开家乡,踏上四处奔波的革命之路。
韶山这块只有平方公里的土地,浸透着革命先烈们的热血。据统计,有名韶山仁人志士为革命献出生命,其中包括毛泽东的6位亲人。
年6月,回到韶山的毛泽东见到了他的老师和乡亲们。图片来源:韶山市政府网站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回了两次韶山。第一次是年6月,阔别家乡32年的他回到故乡,去了父母坟前,去了故居和邻居家,去了韶山学校。他用自己的稿费请老师毛宇居和亲友40多人吃了饭,三天时间陆续接见了三千多名群众。离开之际,他有感而发写下诗篇《七律·到韶山》。年6月18日,毛泽东最后一次回到了韶山。他在“西方的一个山洞”——滴水洞的住所里住了11天,在这里批阅文件、安静思考,偶尔会到山间散步,或去附近的韶山水库游泳。
毛泽东对故土的思念延续到生命终结。年8月,湖南省韶山管理局还一度接到毛主席将回韶山休养的通知。仅过了一个月,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从广播上传来——毛主席走了。
17年后,家乡人盼望毛主席回来的夙愿以另一种形式变成现实——毛泽东的巨型铜像由南京运抵韶山,他挺拔的身躯从此伫立在青山环抱的故土上。
红色旅游:景区火了,村民念起生意经
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韶山人而言,自己身上和身边的“红色”,仿佛与生俱来。
韶山村民毛海龙、毛志柯夫妇经营民宿“远方的家”。年的“五一”假期临近,韶山村老屋组的毛海龙夫妇又将迎来大批前来住宿的客人。今年41岁的毛海龙,两年前与妻子毛志柯——他的同村小学同学,在自家宅基地上建起了民宿,还取了一个有点诗意的名字——“远方的家”。“取‘远方的家’这个名字,因为我和海龙都是远字辈。”毛志柯笑道,“我俩叫毛主席叫伯伯,跟岸英、岸青是一辈的。”
毛志柯介绍,年办民宿投入约万元,这主要靠她和丈夫这些年从事旅游业的积累。他俩在韶山开过购物店,搞过餐饮,办过旅行社,“一直在做旅游,因为是韶山人嘛。”
作为毛主席故乡和5A级景区的韶山,为当地人从事旅游业提供了近水楼台的机遇。
为加强韶山革命纪念地的建设和管理,从年起,湖南省在韶山设立“湖南省韶山管理局”——直属湖南省委的正厅级事业单位,归口省委办公厅管理。
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了韶山的定位——既是革命纪念地,又是风景旅游区,并决定将滴水洞也对中外游客开放。韶山从此成为综合性旅游景区。
年中央推进发展红色旅游,韶山的红色资源得到进一步发掘。年,整合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滴水洞这两个4A景点,以及韶峰景区等资源的韶山旅游区,获批成为国家5A级景区。
韶山旅游区的各项设施得到了完善,包括故居、广场、公园、纪念馆、陈列馆、诗词碑林等。年起,投资6.5个亿的大型实景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韶山公演,伟人事迹和山水韶山被融合呈现在舞台上。
年7月,韶山成为当年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的举办地,其红色旅游和文创产业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