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时刻7月19日讯(融媒体记者郭玲玲盛伟杰通讯员何俊良初晓玲)城市的顶楼阳光房、道路两侧空地私建板房、农村的农田盖房建厂……违建以各种形式存在着。连日来,一场拆违治违的攻坚行动在烟台市快速推进,各区加压奋进,全力以赴,各镇街、部门协同作战、重拳出击,截至发稿前,市区共拆除违法建设余处,41.5万余平方米。
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烟台开发区环卫基地内的违法建设轰然倒塌。这些板房始建于年,原是环卫工人的临时休息室,属于涉公违建,前期已经被列入违建台账,因为没有审批手续,加上这些违建都是泡沫彩钢板搭建,火灾隐患很大,执法人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拆除。“我们这个区域一共有4处涉公违建需要拆除,总面积大约在平方米。”烟台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管理处副处长于浩洋告诉记者。
此次违建治理过程中,将率先从涉公违建、问政烟台曝光的违建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设入手,包括道路两侧、山体林地、农贸市场周边等其他区域的违建治理也一体推进。
为全力推动烟台市拆违工作落地见效,日前,相关部门还专门召开了市区违法建设治理调度会,对违法建设治理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同时,成立全市违法建设治理总指挥部办公室,把城市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等有关部门的业务骨干聚到一起办公,强化部门联动的同时,也建立了严格的监督考核制度。“指挥部办公室呢成立了五个工作组,主要有综合组、政策法规组、督导考核组还有保障组等,采取日调度、周通报、月考核的方法,指导各区开展好违建治理的工作。”烟台市违法建设治理总指挥部办公室督导考核组组长王浩说。
会议结束当天,各区迅速行动,在巩固前期整治成效的基础上,攻坚克难,继续加大拆违力度。在莱山区滨海路街道祥隆天合城小区,一处在公共平台上搭建的“阳光房”正在被拆除。前期,相关部门对此处“阳光房”进行了详细调查,经核实此地无正式审批手续,确实属于违法建设。因为业主在外地,相关部门只能通过手机与业主积极沟通,经过耐心讲解,业主最终同意对其进行拆除。相关部门本着柔性执法理念,为避免业主受到其他损失,在拆除前协助当事人将屋内物品进行搬离。
经过工作人员逐街逐栋、逐院逐户的摸排,目前滨海路街道办事处已经全面摸清违建底数,建立“一违一档”,制定了拆除计划。拆是手段,改是目的,如何在拆违之后确保违建乱象不反弹呢?“下一步我们将违建问题纳入我们的网格,我们的网格员日常每天两次进行巡查,同时我们还发动物业,居委会一起监管。一般建违建肯定有一些建筑的施工器材要进场,我们严禁违建器材进入本小区,通过这种方式来根本上杜绝这个问题。”莱山区滨海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跃说。
住宅小区内的违法建设普遍面积不大,相比之下,道路两侧的违法建设则有连点成线的趋势。在莱山区初家街道午台十字路口北侧,一处两层建筑板房占据很大一片空地,几个工人正在拆除板房。
据了解,此处板房曾用于建筑工地宿舍和食堂,无任何手续,属于违建。此外,初家街道组织精干力量对竹林南路北侧1处违法建设、凤凰东路道路西侧9处违法建设进行拆除,涉及面积达多平方米。
果园中的违法建设在农村比较常见,据了解,这处违法建设是果农为了便于看护果园,自行修建的,占地约有平方米。“这个位置属于村的村东边,这块有一块樱桃地,7年建了一个看护房,当时这个看护房严重超标,并且用途已经改变。”福山区高疃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王文政说。
相关部门积极与果农沟通,说明违法建筑的危害,经过耐心沟通,果农最终同意拆除。拆除现场,高疃镇政府共出动一台挖掘机,三辆清运车,一台雾炮车,8名工人对其进行了拆除。
同样的场景,在福山区臧家庄镇郭家店村,工作人员正在拆除一处水库看护房,该看护房未办理审批手续,且年久失修,属于违法建筑,臧家庄镇在进行排查确认后,决定立即拆除。
自全面开展违法建设排查摸底工作以来,市区共排查违法建设处,.56万平方米。同时,各区不等不靠、立即行动,按照“边摸排、边治理”的原则,在保障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同步开展违法建设治理工作。计划年9月底前,烟台市区全面治理违法建设,巩固违建治理成果。截止发稿前,市区共拆除违法建设余处,41.5万余平方米。
接下来,相关部门将持续加强巡查力度,继续加大对违建行为的处罚和打击力度,对违建行为坚持“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拆除一起,震慑一片,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良好氛围,拆出信心、拆出成效,坚决打赢这场违建治理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