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立足实际推进机构建设,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调精兵强将给人才平台强基层队伍
■本报记者丁茜
“我们就是要调精兵强将,给人才平台,强基层队伍,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应急管理队伍。”山东省烟台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孙树福从市林业局转调而来,对于新的工作岗位,直言压力大,“森林防火工作只是一个点,而应急管理工作是很大一个面,任务重、担子沉、责任大,我每天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敢有丝毫懈怠。”
烟台,这个有“八仙过海”传说的地方,有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的*金储量。守护这样的“宝地”对于应急管理工作而言绝非易事——安全生产监管点多线长面广,自然灾害种类多。
自去年底以来,烟台市应急管理局立足本地实际和特色进行机构改革,整合了10个部门的10项职责,新承担了5项议事协调机构职能,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基本面,全力开拓应急管理事业新局面。自称为“新兵”的孙树福意识到,应急管理人员由多条战线汇聚而来,“人,是我们抓工作的关键”。
细细捋“三定”底子夯瓷实
“我们局的‘三定’规定是山东省各地市应急管理部门中第一家公布的。”该局法规和调查统计科科长王彦栋一脸自豪。这份“三定”规定是他负责起草的,里面每一条所经过的深入调研、充分讨论的过程,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次机构改革,地震系统过来了14人、林业部门过来了2人、*府应急办过来了3人,目前一共48个行*编制,增加了4个正科级领导职数、2名总工程师、1名副局长……”王彦栋如数家珍,因为每个职数、人员都是他陪同局领导一趟趟跑下来的。
“硬抽人”。他们跑到市编办争取编制,讲形势、讲压力、讲责任。“我对市编办的负责人说,我们来不是为了要领导职数、要待遇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承接这些职能,做好工作。”王彦栋回忆。
“抽硬人”。他们跑到每个要转隶来人员的部门,寻找“业务干得最明白、专业能力最强的人”。
人定了,就要马上进入状态。去年,市应急管理局还未挂牌,该局就请各部门转隶人员先来报到,组成临时工作组开展工作。
“三定”规定中关于职能的划分是机构改革后的当务之急。“局领导多次去基层调研,组织全局科级干部就‘三定’反复讨论,反复修改。”从民*局转隶过来的减灾救灾科科长周长胜说。
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王玉亮建议,在“三定”规定中“统筹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一条中,应加上“指导监督”四个字。“其他行业领域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由各相关部门负责管理,但有些部门建立的是兼职队伍,还有的部门因为只负责‘防’,所以不对‘救’的部分进行培训,针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得进行有效的指导监督才行。”王玉亮说。
有着多年森林防火工作经验的火灾防治管理科科长宫焕康建议,“三定”规定中应明确森林火灾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先期处置,这样才能“打早打小打了”。“从森林防火工作实践来看,森林防火机构改革要遵循防、救一体的改革思路。林业主管部门既要负责日常防火巡护、火源管理、防火设施建设,又要通过防火巡护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前期处置。应急管理部门接到火情报告后,按级别启动响应,指导协调扑救力量全力扑救,从而形成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森林火灾防救工作机制。”宫焕康解释道。
守好基本盘用人看专长
烟台市应急管理局内设13个科室,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有18个处室。在科室数量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该局坚持不压缩安全生产业务科室设置,单独设置了矿山安全监管科、工商贸安全监管科和危化品安全监管科。
烟台的非煤矿山总量占全省30%,其中地下矿山数量占全省70%。此外,该市危化品企业多、危险程度高,工业门类齐全、安全风险点多。
面对这样高难度的监管任务,该局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改革后正科级领导干部多、正科级领导岗位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依旧让高学历、专业能力强的主任科员担任业务科室的主要负责人,而不安排非专业的正科级领导干部主持工作。
危化品安全监管科主任科员秦朝霞是化工工艺专业的研究生,一毕业就到该科工作。
“我们科室是全局平均学历最高的。”秦朝霞自豪地说,“局领导对专业人才非常重视,我们也很珍惜这样良好的工作环境,会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胜任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
烟台境内的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公司,是中国唯一、世界少数拥有异氰酸酯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工企业,其中间产品“光气”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万华的安全监管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相关省市化工企业爆炸事故的发生更让我们警醒。对于明星企业,监管尤其要严格,出不起事,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秦朝霞坦言。
此次机构改革中,烟台市地震局整建制划入市应急管理局,转隶来的14人分别充实到各个科室,基本遵循“原来干什么,现在还干什么,干自己擅长工作”的原则。
在市地震局干了20多年的原市地震局法治宣教科科长宫秀春来到市应急管理局后,由于科室主要领导岗位有限,只能在新闻宣传和信息化科当副科长,负责新闻宣传和地震科普宣教等工作。“我服从组织安排、服从工作需要,反正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宫秀春说。
防汛抗旱和地震救援科科长郑强干了30多年水利工作,虽然科里现在只有2个人,又面临严峻的抗旱形势,但是他依旧淡定:“只要研究好*策,把握好原则,理清楚职责,肯干勤干实干,不管干什么都能干好。”
强空中救援建设两中心
烟台市的森林面积居全省之首。近年来,该市干旱少雨,林下可燃物急剧增多,加之大风天气多,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宫焕康除了每天忙着分析、研判、会商火险火情,协调各项工作之外,还一直在理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的运行机制。他感慨,设立航空护林站对于建立空地配合的森林防火新机制,科学防控和扑救森林火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年11月,烟台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航空护林站,由林业部门管理。今年机构改革后,航空护林站的相关职能划转到了市应急管理局的应急救援保障服务中心。“我们立即向市编办提出申请,在市应急管理局设立烟台市航空护林站,目前,已在全市组织遴选专业人员5名,10月会进行考试。”应急救援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姜桂春介绍,目前,全市范围内已建成了19处应急直升机停机坪,有效解决了交通不便区域发生险情后,救援力量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实施救援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水平。
孙树福介绍,抓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该局目前主要发力方向之一。机构改革后,该局着力加强、统筹危化品、非煤矿山、地方森林防灭火等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增加扶持资金、充实人员、更新设备和加强日常训练、实战演练、比武竞赛。9月19日至20日,该局组织全市8支危化品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参加了应急救援技能竞赛活动。
“应急管理部门在‘防’的基础上,首要任务就是在关键时刻抢险救灾,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没有有力的应急队伍和救援力量,怎么能真正发挥作用?”孙树福感慨。
应急指挥中心是市应急管理局组建后新成立的科室,主任王玉亮原来是市*府应急办副主任,干应急工作6年多了。他认为,应急管理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涉及各个领域的复杂、开放、庞大的系统工程。“机构改革以来,我们积极协调推动将应急管理工作放在城市安全发展大局来思考和谋划。”王玉亮介绍,烟台市高度重视城市安全发展,为抓好城市公共安全工作,今年4月29日,专门成立了城市公共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就设在市应急管理局,便于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统筹协调推进。
“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必须以科技为引领,以信息化为支撑。”王玉亮说,“为此,我市与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签约合作,引入‘智囊’,设计建设‘两云两中心一基地’,即工业安全云、消防安全云、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综合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和城市安全教育体验基地。”
目前,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和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地址已经选好,就在应急管理局办公楼的附楼,占地约平方米,各功能区域也已经规划完毕。“‘两中心’建成后,我们将拥有集生产安全与城市生命线、桥梁、隧道、电梯、校园、环境、海洋安全等于一体的大数据应用平台,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协同联动、高效处置提供‘智慧大脑’。”王玉亮踌躇满志,向记者展望未来。下一步,该局还将通过智慧化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危险源的实时监测、预警、处置,构架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公共安全网,为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丁茜编辑:虞*
中国应急管理报新媒体中心编辑:张晓蒙庞舒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