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支部建设质量,烟台市莱山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支部都过硬”的鲜明导向,实施六项举措,集中突破、全面提升,不断提升*支部建设整体水平。
1
拓面提质
优化*支部设置
建立*支部设置动态排查调整机制,每半年开展1次全面排查和优化调整。依托经济合作组织、行业主管单位等设置*组织,加强兜底管理,不断扩大组织覆盖。今年累计解决新建小区覆盖、过大*支部调整、支委会成员缺职等问题20余个。强化支委会功能,根据*支部所属领域,明确承担的重点任务,推行任职目标“双诺双评”制度,余个*支部和支部书记每年制定工作目标、公开承诺,年底述职评议考核,引导支委会积极干事。
2
一主多元
构建组织生活平台
依托祥隆商圈、总部经济基地,建设组织生活馆,利用街道社区、商圈市场、村居企业*建阵地设置系列特色组织生活点25个。以组织生活馆为枢纽、特色组织生活点为支撑,统筹“三同”*性教育基地、基层*建示范单位、*校教学点等优质资源,融入*性教育、微*课、红色故事、志愿服务等内容,开发“组织生活套餐”5大类41个项目,开展预约式、菜单定制式服务余场次,促进资源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共享共用、互学互促。
3
丰富内涵
提升主题*日质效
区级点题,围绕重点工作、重要任务和重大时间节点,列出抗疫志愿服务、文明城市创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系列主题,每季度部署1次*日活动主题。*工委选题,结合“组织生活套餐”,制定活动“课程表”,区分“必修”“选修”,指导*支部开展活动。*支部做题,围绕“学习、议事、*务、实践”等四类事项,每月15日集中开展*内生活,落实各项组织制度。开展主题*日精品案例评选活动,区分不同领域评选20个案例推广,示范引领主题*日质效提升。
4
严把标准
突出发展*员质量
严把发展*员入口,建立入*申请人、入*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员、正式*员5个信息库,完善梯次培养机制,加强跟踪培养,动态更新管理。突出*治标准,建立包含11种情形的发展*员负面清单,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近亲属入*实行“两推荐两审查”制度,进一步强化基层*委在入*积极分子推荐、发展对象确定两个环节中的把关作用。自年起,全区已连续5年统一对发展对象集中封闭培训、统一组织上机考试、统一协调部门联审,把牢发展*员质量关口。
5
分类管理
强化*员队伍建设
印发《*员积分量化管理办法》,分领域列出《*员负面言行清单》,为*员精准管理提供遵循。推进*员分类管理,区分领域、*员实际搭建载体,引导*员发挥作用。在社区,区分退休*员、退役*人*员、个体工商户*员、报到服务*员等分类设岗定责,成立“红心服务联盟”、组建服务队、设立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余件。在农村,开展“双联双诺”活动,选聘*员街长、确定*员中心户,组织余名*员干部带头联系群众,积极参与*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在非公企业,开展“*建兴企、*员爱企”活动,设立*员突击队、攻坚岗,将*员与持股员工“双向培养”,三年累计增加利润2.8亿余元。开展“典范机关”创建活动,引领*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优化营商环境、联系服务群众、重点项目建设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6
安心暖家
改进流动*员服务
刊发《致流动*员一封信》,公开联络服务热线,宣传流动*员教育管理的规定要求,引导流动*员亮身份、担义务、起作用。每季度开展“组织找*员、*员找组织”活动,在商圈市场、非公企业等人员流动密集区,对流出*员、流入*员双向摸排,完善数据库,将人及时纳入管理。借助“互联网+”优势,开通“*课直播”20余次,将*课、*员活动搬上“指尖”、联到“网上”。推行定人联系、定期汇报、定责管理、定点活动、定向服务“五定”管理服务,*群服务阵地全面开放共享,优化管理服务,真正把流动*员放在“心上”,让流动*员切身感受到组织温暖。
(供稿:烟台市莱山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