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地
留下了丰富而又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遗迹
拥有对中国抗战过程完整的记录
★红领巾学*史
点亮红色地图★
系列专题片⑩李兆麟将*故居
(本视频由辽宁团省委、辽宁少工委联合辽宁广播电视台教育青少频道、辽宁青年杂志社共同制作)
今天
辽宁红领巾巡讲团将为大家
在红色地图上点亮的红色阵地是
李兆麟将*故居安业民烈士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
东北五月,桃花盛开,柳树抽芽,在辽宁辽阳灯塔市后屯村,三间茅草顶的青瓦正房和两间厢房显得格外庄严肃穆。那里是东北抗日联*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李兆麟的故居,也是纪念这位抗联将领的纪念馆,馆内陈列了李兆麟驰骋辽吉黑、横扫哈东南的抗日救国的史料,记录着他光辉壮烈的一生。
李兆麟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灯塔市铧子镇后屯村,李兆麟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辍学后仍经常手不离卷,刻苦自勉。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占东北、*府腐败无能的严酷现实,他曾在书箱上刻下了“运思出奇,横扫千*”八个大字,还画了一幅《大禹治水图》以励志。
年“九·一八”事变后,国土沦丧,山河破碎,李兆麟说服了母亲,自己卖一车大豆作路费,毅然告别了家乡父老。十一月李兆麟来到北平,化名李烈生。经姨父张一吼介绍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年底“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派李兆麟回辽阳从事抗日活动。
年2月8日,根据中共北平市委和*委的指示,由地下*员冯基平同志带领李兆麟、杨寿天到东北灯塔市小堡一带组织建立抗日义勇*。因为人、地两熟,李兆麟出面组织抗日队伍,他骑着家里的白马联络了辽阳、奉天、本溪一带的“长江队”“燕子队”“天地荣”、于志超和“平日队”等山林队,并且把这些山林队成功的组织起来。
同年三月,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名义,在三家子陈楚英院内,由李兆麟主持,召开了约有五十多人参加的各队首脑会议,宣告正式成立东北义勇*第二十四路*,下设五个支队,总司令苏景阳,达三干五百多人。定以小堡为中心,驰骋在东至歪头山,南至铧子沟,西至烟台(灯塔),北至陈相屯方圆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与日寇作战。
李兆麟和其他同志在灯塔市小堡一带组织义勇*,积极从事抗日武装斗争的同时,还建立了许多抗日斗争组织,开展了破坏敌伪铁路、电讯设备等斗争。印刷传单标语,组织儿童借各村“庙会”之机到各地散发,影响波及周围八九十里地的村庄。李兆麟非常关心儿童、妇女工作,亲自教唱抗日斗争歌曲等。李兆麟曾在抗战岁月中写下《露营之歌》。在那个年代,这支歌成了鼓舞东北抗联将士浴血奋战、打击日寇的有力武器。
年抗战胜利后,李兆麟任滨江省副省长、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积极揭露国民*反动派的内战阴谋。面对复杂险恶的形势,李兆麟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义正词严揭露国民*反动派的阴谋。他坚定地说:“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起人民的觉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年3月9日,李兆麟在哈尔滨被国民*特务杀害,时年36岁。
为纪念李兆麟,哈尔滨市将道里公园改名为兆麟公园。年10月,李兆麟故居成为辽宁省首批*史教育基地。年,这里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老兵、普通百姓到这里缅怀革命烈士。
系列专题片?安业民烈士纪念馆
(本视频由辽宁团省委、辽宁少工委联合辽宁广播电视台教育青少频道、辽宁青年杂志社共同制作)
安业民是上个世纪50年代著名的海*英雄,在当时是第一个家喻户晓的海*英雄。在烈士故乡——辽宁省开原市(原开原县),为纪念英烈、弘扬英雄精神,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府于年做出决定,在英雄家乡以英雄之名成立业民公社,安业民的出生地四寨子村改名为业民村。年,辽宁省开原市业民镇*府在业民村建立了安业民事迹展室,年重新修缮后命名为安业民烈士纪念馆,英雄遗志得以在家乡热土上长久流传。在辽宁开原,每逢清明节及重大节日,家乡人民总会来到安业民烈士纪念馆,缅怀牺牲在福建的安业民烈士。
年,安业民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县四寨子村(现开原市业民乡业民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家乡解放,四寨子村进驻了亲人解放*。在安业民的眼里,这些穿*装的叔叔十分和蔼可亲,不抢东西,还经常帮助他们挑水、扫院子,救济他们米、面,尽做好事。从那时起,“想当解放*”成为埋藏在安业民心中的理想。
年初,安业民终于实现了参*的夙愿。入伍后被分配到旅顺口海*某部炮兵连当运弹手。他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凡事严格要求自己,不但提高了*事技术,体质也由弱变强。年终考核时,他得了优秀,并被评为技术能手和先进工作者,光荣地出席了基地岸防兵部召开的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他干一行,爱一行,虽然被频繁调了多次兵种,如运弹手、炊事员、瞄准手等等,却从无怨言。
年夏,由于战备需要,安业民所在海岸炮连调防到福建前线。在紧张的战前训练之余,安业民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永远战斗在海岸上,它是我生死不可分离的土地。”
8月23日,在福建前线与占据金门岛的国民**炮战中,一颗炮弹在安业民所在炮位的上空爆炸,弹片击中火炮后面堆放的弹药包,燃起熊熊烈火,火舌扑向炮位左侧的数百颗弹头,严重威胁着火炮和整个阵地的安全。危急时刻,安业民不顾个人安危,坚守战位,机敏地把炮身向隐蔽壕转动。炽烈的火舌烧着了他的衣服,伤及脊背和胳膊,他全然不顾。他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烈火的燎烧,奋力转动方向盘,直到炮身转回隐蔽壕中,才跳下炮盘,滚灭身上的火焰。他却由于全身烧伤达到百分之七十,陷入昏迷。苏醒后,安业民坚持不下火线,再次登上炮位,准确地完成指挥员下达的每一个战斗口令,连续向国民**阵地发射炮弹,顽强战斗40分钟,直至炮战结束。后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9月9日壮烈牺牲,年仅21岁。
在生命弥留之际,安业民向*组织递交了入*申请书,表示:“在伤好后重返前线,狠狠地打击敌人”。中国人民解放*海**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员,并追记一等功。共青团辽宁省委授予他“模范团员”荣誉称号。福建厦门修建了安业民烈士墓,纪念碑上镌刻着朱德的题词:“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
系列专题片?辽沈战役纪念馆
(本视频由辽宁团省委、辽宁少工委联合辽宁广播电视台教育青少频道、辽宁青年杂志社共同制作)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抢夺胜利果实,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
想要夺取锦州首先要夺取重镇义县,东北人民解放*首先向义县发起进攻,激战4小时,歼灭万余人。蒋介石见义县失守,锦州被围,紧急召开会议,商议增援锦州的部署,组成东进兵团与西进兵团增援锦州。在进行锦州外围战的同时,解放*分别在塔山、彰武、新立屯地区作战。经过6个昼夜的鏖战,东北人民解放*顽强地守住了阵地,粉碎了国民**增援的企图,这就是解放战争史上的英雄战役——塔山阻击战。
锦州处在辽西走廊上,地势北高南低,依山面海,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经过外围战后,东北人民解放*以25万人的优势兵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发起了总攻,锦州之战历时31小时,锦州的解放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0月18日,蒋介石召开会议,但由于国民*内部意见不统一,经过5天的争吵最终决定攻击黑山,撤退营口,但时间已经太迟了,26日拂晓,在辽西地区展开了规模巨大的战斗,战至28日,国民**西进兵团10万余人全部被歼。
11月1日,东北人民解放*向沈阳发起总攻,当攻至市中心时,国民*将领及*官缴械投降,沈阳的解放标志着全东北的解放。
辽沈战役从年9月12日开始到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47.2万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辽沈战役结束以后,东北解放区的人民群众也组成了支前队伍,随*入关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辽沈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第一缕曙光,让人民看到了一个统一的新中国成立的希望。
扫描